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最新资讯

年内逾百只!基金清盘潮来袭

时间:08-08 来源:最新资讯 访问次数:137

年内逾百只!基金清盘潮来袭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叶麦穗 广州报道由于今年市场震荡,赚钱效应不强,基金清盘潮再起。8月3日,银河基金发布了关于银河龙头精选股票基金合同终止的第二次提示公告。根据公告内容,银河龙头精选股票在2023年8月6日将满3年,如果当天基金净资产低于2亿元,基金将终止运作并进入清算程序。此前,2023年7月31日,银河基金曾发布过第一次基金合同可能终止的提示公告。根据统计,今年已经有175只基金清盘,其中偏股型产品(股票型+混合型)占比最高,超过7成。多只基金发布清盘公告资料显示,银河龙头精选股票成立于2020年8月6日,是一只发起式基金。 该基金在成立时,募集资金3.8亿元,作为基金管理人银河基金认购了1000万元。成立之后,银河龙头的规模一直呈现萎缩态势。据基金二季报,截至2023年6月30日末,银河龙头精选股票基金净资产为7696.99万元,距离2亿元有近1.24亿元的差距。2023年二季度末与基金成立时相比,基金资产规模减少了逾3亿元。之所以会出现如此窘境,或和银河龙头的业绩表现不佳有关,该基金8月3日的最新净值仅有0.5578元,相较于面值几乎腰斩。永赢基金旗下永赢沪深300ETF本周一发布了终止上市交易公告。这是首只宣布清盘的沪深300ETF产品,至今年6月12日(持有人大会表决结果暨终止上市决议生效日),永赢沪深300ETF的规模已缩水至0.2亿元,该基金成立也仅有3年时间。同日,华润元大欣享混合发布了可能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情形的第一次提示性公告,根据基金合同约定,至今年8月10日(即基金合同生效之日起三年后的对应自然日),若基金资产规模低于2亿元,华润元大基金将自动终止《基金合同》,并按照约定履行基金财产清算程序,无须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根据今年二季报,至今年年中,华润元大欣享混合合并规模为1029万元,回天无力。同花顺数据统计,今年以来公募基金已经清盘数量已有175只,同比增长4成。从清盘基金规模来看,多数产品规模不足5000万元;具体来看,主动权益类基金遭清盘占比较多,其中,权益类基金(股票型+混合型)高达123只,占比高达7成。对于年内基金清盘整体激增的原因,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屈辰晨表示,基金运作本身也有生命周期,当基金管理费收入本身不足以支付基金的运营成本,这对于基金公司来说,淘汰无法继续经营的产品是合理的做法,也是基金市场走向成熟的表现。特别是在现在费率下调的行业背景下,一方面更加剧了迷你基金的经营难度,另一方面公司也需要重新聚焦在自身更具竞争优势的产品线上,这也加剧了迷你基金淘汰的风险。私募排排网财富管理合伙人荣浩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清盘原因一般是有被动和主动因素。被动因素,如触发合同规定清盘条款。主动因素包括,管理人内部梳理,对于长期没有规模起色和良好业绩的基金主动清盘,避免资金分流,将规模资源往绩优基金倾斜;另外管理人可能与销售渠道合作,引导投资人“属旧买新”,也可能会导致基金清盘。如何避免踩雷清盘基金兴业证券认为,基金清盘的三个主要原因:第一,基金规模太小或持有人太少;第二,基金本身合同期限届满而未延期;第三,政策法规对某一类别的基金产品(如保本基金、分级基金)整体要求清退整改。基金清盘这一制度对行业的健康发展好处颇多。首先,基金清盘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帮助投资者规避费率高昂的小规模基金以及运营不善的基金公司。其次,清盘机制常态化有助于基金公司将资源集中到优质产品的运营中,推进基金公司高质量发展。最后,基金清盘机制清理了无法适应投资者需求、经济形势变化或者政策监管要求的产品,维护了行业生态健康。但是对个人投资者而言,持有的基金被清盘无疑影响了投资体验。如何避免“踩雷”清盘基金?兴业证券表示,从收益、规模、持有人情况、成立时长以及基金公司5个维度,对历史上所有基金被清盘前的数据进行研究,并根据寻找到的数据特征,总结了六个基金挑选的方法,以帮助投资者降低所购买基金被清盘的概率。1.选择近一年业绩排名中位数以上的基金产品,因为业绩不佳是基金被清盘的一个重要原因。2.不要买基金规模过小(开放式基金小于5000万元、发起式基金小于2亿元)或者持有人太少(小于200人)的产品。3.基金规模大幅萎缩容易导致产品最终被清盘,挑选基金时注意产品近期规模是否大幅下降。4.机构持有人比例的大幅下跌可能是引起基金规模暴跌的重要因素,从而最终导致了基金的清盘,因此,挑选基金时避开机构持有比例过高(大于90%)的基金产品。5.基金在市场中存续的时间越长,被清盘的概率越低,选择管理人稳定、成立时间长(6年以上)的基金产品。6.规模较大的知名基金公司有着成熟的运营体系和更广泛的客户群体,基金被清盘的概率较低;部分小基金公司由于运营能力、客户留存能力较弱,存在产品被清盘概率过高的问题。

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

标签 : 最新资讯